close
我在狂狷年少有個個人版,不過自從有了"無名"之後就閒置了,而無名對我來說早已是歷史,可想而知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。
但是因為高中同學主要還是在狂狷聯絡,所以狂狷每天會上,而我的個人版這幾年來都扮演著暫存的功能,只要在學校或其他地方逛到需要的網頁或資訊,我就貼在狂狷個版上,回家很方便可以連結,那裡就像是一個網頁倉庫一樣。
剛剛為了要找以前曾經存的東西,往前瀏覽了一番。突然有興致往前看看以前的文章,那裡記錄了大二開始一直到畢業的事情。
我忘了大部分發生的事,隨意瀏覽便能勾起許多回憶。卻也突然感嘆,那個可以對每件事情滔滔不絕、喜歡分享、感性言語、想法強大自我的人,現在卻是要打篇網誌,都得在螢幕前發呆許久。somehow,隨著社會化越來越多,做自己就越來越少,我真的不喜歡現在這樣容易想太多的情境,但是卻也無法阻止。現在結婚了更是感覺嚴重,不停的處於自我與期待的衝突。
而詞窮症.....我想不到藥好救。我高興自己曾經寫下那麼多,也期許自己能一直寫下去。偶爾看以前的日記、狂狷的文章、網誌舊文章都是在回味自己的成長,我畢竟是如此念舊的人啊。
想到治療師說過,孩子六歲以前能學到動作技能的潛力,佔了90%。之後想要進步便是非常緩慢。突然明白了,為什麼楊台山老師會希望我們25歲前,一定要逼自己寫出一首詩。因為我們感性的能力,在25歲前,可能也是佔了90%吧。
全站熱搜